中华法文化的制度解读(西华大学)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

见面课:传统礼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1、问题:下列各学派中,对礼持否定态度的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答案: 【墨家;
道家;
法家】
2、问题:“礼不下庶人”不是指庶人没有礼,所以平民祭祀,也可以八佾舞于庭
A:对
B:错
答案: 【错】
3、问题:《礼记·五帝本纪》里记载周礼的“五礼”包括( )
A: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B:吉礼、丧礼、宾礼、婚礼、嘉礼
C:吉礼、冠礼、婚礼、宾礼、丧礼
D:吉礼、朝礼、聘礼、冠礼、嘉礼
答案: 【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4、问题:下列不属于墨子思想的是?
A:非攻
B:节葬
C:仁政
D:法治
答案: 【仁政;
法治】
5、问题:下列各学派中,主张构建新秩序的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答案: 【法家】
见面课:法文化的青铜特展
1、问题:属于西周冠礼中之“冠”的是?
A:玄端
B:爵弁
C:皮弁
D:缁布冠
答案: 【爵弁;
皮弁;
缁布冠】
2、问题:《礼记·五帝本纪》里记载周礼的“五礼”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婚礼。
A:对
B:错
答案: 【错】
3、问题:根据周礼,下列祭祀的对象,只有周天子能祭祀的是?
A:天
B:山川
C:先祖
D:河流
答案: 【天】
4、问题:下列不属于西周婚礼仪式的是?
A:共牢而食
B:合卺而酳
C:却扇
D:揭盖头
答案: 【却扇;
揭盖头】
5、问题:古代女子的成人礼叫做笄礼。
A:对
B:错
答案: 【对】
6、问题:根据五服制度,最重的服制是?
A:缌麻
B:小功
C:大功
D:斩衰
答案: 【斩衰】
7、问题:根据周礼,在( )之后,丧礼结束。
A:卒哭
B:虞祭
C:禫祭
D:朝庙
答案: 【禫祭】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 刺配包含了哪几种行刑方式?
A:徒刑
B:墨刑
C:杖刑
D:流刑
答案: 【
墨刑
杖刑
流刑

2、 问题:《贞观律》为了封建制五刑刑等结构不合理,增加了什么刑罚?
A:斩左趾
B:斩右趾
C:加役流
D:刺配
答案: 【加役流

3、 问题:刺配在什么时候成为了常用刑?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 【宋朝

4、 问题:刺配作为代死之刑时体现出了息争和慎刑的理念。
A:对
B:错
答案: 【错

5、 ?徒刑属于封建五刑的一种。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 问题:下列思想家中,主张人性善的是?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答案: 【孟子

2、 问题:法家主张的“法治”与我国现代意义的法治是相同的,都是主张由法律来统治。
A:对
B:错
答案: 【错

3、 问题:武树臣老师主张儒家和法家思想同源,都源于?
A:东夷文化
B:南蛮文化
C:西戎文化
D:北狄文化
答案: 【东夷文化

4、 问题:董仲舒认为不须教化的人性是?
A:圣人之性
B:中民之性
C:斗筲之性
D:小人之性
答案: 【圣人之性
斗筲之性

5、 问题:西周的以德配天说巩固了神权法思想。
A:对
B:错
答案: 【错

6、 问题:汉朝的德刑关系理论体现为?
A:明德慎罚
B:为政以德
C:德主刑辅
D:明刑弼教
答案: 【德主刑辅

7、 问题:“刑不上大夫”不是指大夫以上的贵族犯罪不处罚,而是指他们犯所有罪都可以用铜赎刑。
A:对
B:错
答案: 【错

8、 问题:礼法结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体现是?
A:思想上的结合
B:司法环节的结合
C:执法环节的结合
D:立法环节的结合
答案: 【立法环节的结合

9、 问题:下列罪名不属于十恶的是?
A:谋叛
B:不睦
C:反逆
D:降敌
答案: 【反逆
降敌

10、 问题:中国传统社会呈现差序格局的特征,它代表着人与人之间亲疏有别,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更多是人情和伦理。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三章单元测试
1、下列各诸侯国中,属于周王室同姓诸侯国的是?
A:齐国B:燕国C:宋国D:鲁国
答案:燕国###鲁国

2、下列属于卫鞅变法内容的是?
A:以军功授官爵B:废除分封C:推行县制D:创三选制度
答案:以军功授官爵###废除分封###推行县制

3下列属于汉朝察举科目的是?
A:孝廉B:进士C:秀才D:茂才
答案:孝廉###茂才

4九品中正制以家世、道德和才能定乡品,三者并重,后来逐渐发展为独重才能。
A:错B:对
答案:错

5唐朝最受士人看重的科目是?
A:秀才科B:进士科C:明经科D:明法科
答案:进士科

6下列不属于唐朝科举制特点的是?
A:公开考试B:不重道德C:重视出身D:自由报名
答案:不重道德###重视出身

7相较于唐朝,宋朝的科举考试增加了?
A:乡试B:会试C:殿试D:省试
答案:殿试

8王安石变法设新科明法,只考一科经术,其余都是考察律令、《刑统》大义和断案。
A:对B:错
答案:错

9殿试评定,将考生划分为哪三个等级?
A:一甲、二甲、三甲B:状元、榜眼、探花C:贡士、举人、秀才D:状元、会元、解元
答案:一甲、二甲、三甲

10清朝科举考试只保留了进士一科,考试内容全部取自四书五经,考试格式采取八股文,包括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把各部分。
A:对B:错
答案:对

第四章单元测试
1唐朝形成的考课法是?
A:四善二十七最法B:考满法C:四格六法D:上计法
答案:四善二十七最法

2御史从何时正式成为监察官员?
A:唐朝B:战国C:汉朝D:秦朝
答案:秦朝

3礼科负责监察文官的考核和任用。
A:对B:错
答案:错

4下列监察机关中,不属于都察院监察体系的是?
A:工科B:西厂C:佥都御史D:提刑按察使司
答案:工科###西厂

5下列监察关系中与众不同的一组是?
A:左都御史监察刑部尚书B:巡按御史监察县令C:巡抚监察承宣布政使D:刑科给事中监察右副都御使
答案:刑科给事中监察右副都御使

6监察御史虽然主要负责对地方官员的监察,但是也会分别监察中央六部官员,比如四川道负责监察工部,而福建道监察户部。
A:错B:对
答案:对

7下列对明朝的监察体系说法错误的是?
A:没有对监察制度进行专门立法B:厂卫是特殊的监察机关,可以对院科进行监察,同时也受到院科的监察C:总督和巡抚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关,受到提刑按察使司的监察D:六科是隶属于都察院监察体系的
答案:没有对监察制度进行专门立法###厂卫是特殊的监察机关,可以对院科进行监察,同时也受到院科的监察###总督和巡抚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关,受到提刑按察使司的监察###六科是隶属于都察院监察体系的

8下列秦朝对官员的行政处罚中,最轻的是?
A:废B:免C:谇D:赀
答案:谇

9在唐朝,一个人按律当处流两千里,但负责审判的官员因为过失误判为流三千里,这名官员会受到的刑罚是?
A:杖一百B:徒二年C:流三千里D:流一千里
答案:徒二年

10唐六赃与明六赃都包含的赃罪是?
A:窃盗B:监守盗C:受财枉法D:坐赃
答案:窃盗###受财枉法###坐赃

第五章单元测试
1堂兄和表妹与自己的血缘关系是相同的,因此,根据五服制度,二人与自己的亲疏关系也是相同的。
A:错B:对
答案:错

2根据准五服以制罪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儿子殴打父亲的处罚重于侄子殴打叔父B:父亲盗窃儿子的处罚重于叔父盗窃侄子C:儿子盗窃父亲的处罚重于侄子盗窃叔父D:父亲殴打儿子的处罚重于叔父殴打侄子
答案:父亲盗窃儿子的处罚重于叔父盗窃侄子###儿子盗窃父亲的处罚重于侄子盗窃叔父###父亲殴打儿子的处罚重于叔父殴打侄子

3根据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下列某甲不受处罚的是?
A:某甲帮助斗杀人的丈夫逃跑B:某甲隐瞒父亲的盗牛行为C:某甲窝藏谋反的祖父D:某甲藏匿戏杀人的儿子
答案:某甲帮助斗杀人的丈夫逃跑###某甲隐瞒父亲的盗牛行为

4根据同居相为隐原则,大功以上的亲属相为隐可以免除处罚,因为外祖父母属于小功亲属,因此,为外祖父母隐瞒犯罪不能免除处罚,只能减凡人三等处罚。
A:错B:对
答案:错

5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一种义务性的原则,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亲属负有容隐义务,必须容隐,否则治罪;同居相为隐原则则是权利性的,亲属可以放弃容隐的权利,尤其是针对前三恶的犯罪。
A:错B:对
答案:错

6根据唐律关于谋反罪的规定,某甲谋反,下列不会被连坐的是?
A:某甲的邻居某丁B:某甲年满十六岁的外孙某丙C:某甲不满十六岁的儿子某乙D:某甲不满十六岁的侄子某戊
答案:某甲的邻居某丁###某甲年满十六岁的外孙某丙

7下列明确允许复仇的是?
A:《轻侮法》B:《永徽律疏》C:《秦律》D:《九章律》
答案:《轻侮法》

8下列可以享受八议特权的是?
A:皇后的侄子某甲B:皇帝的故友某乙C:年逾九旬的老翁某丙D:二品官员某丁
答案:皇后的侄子某甲###皇帝的故友某乙###二品官员某丁

9某甲同时符合八议、上请和例减条件,根据唐律的特权原则,某甲可以减三等处罚。
A:对B:错
答案:错

10下列属于自然身份形成的亲疏关系的是?
A:父亲母疏B:子亲女疏C:叔亲婶疏D:兄亲嫂疏
答案:叔亲婶疏###兄亲嫂疏

第六章单元测试
1下列属于宋朝的社会救助机构的是?
A:福田院B:慈幼局C:养病坊D:孤独园
答案:福田院###慈幼局

2下列属于秦朝适用于女犯的刑罚是?
A:白粲B:顾山C:城旦D:罚作
答案:白粲###罚作

3汉宣帝诏令规定对“年八十以上”者,犯下列哪些罪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A:抢劫B:盗窃C:杀人D:诬告
答案:杀人###诬告

4某甲犯罪时不足十五岁,案发时已满十八岁,根据唐律,他已满十八岁,不能适用恤刑原则,应当按律处罚。
A:对B:错
答案:错

5根据唐律,某甲犯死罪,但因其为孕妇,故?
A:待其生产后满百天执行死刑B:立即执行死刑C:不适用死刑D:待其生产后执行死刑
答案:待其生产后满百天执行死刑

6根据现行刑法,下列可以不适用死刑的是?
A:审判时怀孕的妇女B:盲人C:不满十六周岁者D:已满七十五周岁者
答案: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满十六周岁者###已满七十五周岁者

7乾隆五十五年,某甲图财谋杀不满十岁的幼童某乙,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某甲应当执行什么刑罚?
A:绞立决B:斩监候C:斩立决D:斩立决并枭首示众
答案:斩立决

8某甲误杀某乙,当判死刑。某甲乃独子,父母双亡,其祖父年逾七旬,某甲尚有一堂妹,年二十二,根据北魏法律的规定,因为有成年的堂妹,所以某甲不能留养。
A:对B:错
答案:错

9根据《大明律》,下列哪些犯罪不适用存留养亲制度?
A:放火B:谋反C:受财枉法D:略人
答案:放火###谋反###受财枉法###略人

10根据《大清律例》,如果一家兄弟两人同犯死罪,那么可以允许其中之一留养,另一个还是需要执行死刑。
A:错B:对
答案:对

第七章单元测试
1五听包括辞听、耳听、目听、声听和气听。
A:错B:对
答案:错

2下列属于宋朝证据种类的是?
A:鉴定结论B:勘验笔录C:证人证言D:口供
答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证人证言###口供

3下列属于验状内容的是?
A:尸体被发现的地点B:尸体上的伤痕C:尸体被何人在何时进行检验D:致命原因
答案:尸体被发现的地点###尸体上的伤痕###致命原因

4下列犯罪不可以适用自首免除处罚原则的是?
A:错判官司至无辜之人受到刑罚
B:漏报一家须缴纳赋税的人口
C:故意杀人
D:盗窃并损坏了他人的家传宝物
答案:
错判官司至无辜之人受到刑罚###
故意杀人###
盗窃并损坏了他人的家传宝物

5根据汉律,县令无法裁断的疑狱应当上报到哪里?
A:皇帝B:廷尉C:郡D:御史台
答案:郡

6司会审的三司长官分别是?
A:掌审判的大理寺卿,掌复核的刑部尚书和掌监察的左都御史B:掌审判的刑部尚书,掌复核的大理寺卿和掌监察的左都御史C:掌审判的刑部尚书,掌复核的大理寺卿和掌监察的御史中丞D:掌审判的大理寺卿,掌复核的刑部尚书和掌监察的御史中丞
答案:掌审判的刑部尚书,掌复核的大理寺卿和掌监察的左都御史

7根据唐律,下列案件需要交由刑部复核的是?
A:州审理的徒刑案件B:大理寺审理的徒刑案件C:大理寺审理的死刑案件D:大理寺审理的流刑案件
答案:大理寺审理的徒刑案件###大理寺审理的死刑案件###大理寺审理的流刑案件

8唐朝的虑囚和汉朝的虑囚性质相同,只是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A:错B:对
答案:对

9唐高宗永徽年间,家住京城的某甲谋反,根据唐朝的死刑复奏制度,其应该?
A:三复奏B:五复奏C:一复奏D:不复奏
答案:一复奏

10清朝朝审与秋审都是死刑的复审程序,都体现着慎刑,二者的区别仅在于朝审的时间是霜降后十日,秋审是农历八月。
A:对B:错
答案:错

第八章单元测试
1春秋决狱是指在司法实践中,针对法无明文规定或适用法律有悖情理的疑难案件,以《春秋》中的观点或理论作为定案的依据。
A:对B:错
答案:错

2春秋决狱的作用在于缓和法律制度与法律理念之间的冲突,因此,当历史推进到唐朝时,春秋决狱之风达到全盛。
A:对B:错
答案:错

3春秋决狱的基础是?
A:儒家思想B:春秋经文C:主观动机D:客观事实
答案:客观事实

4清朝官方调处的主体是?
A:中央官员B:乡保C:邻里D:地方官员
答案:地方官员

5根据清朝的官方调处制度,当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不接受调处方案时的结果是?
A:停止调处,审判结案B:更换调处官员,重新调处C:强制当事人接受,仍以调处的形式结案D:修改调处方案直到双方都接受
答案:强制当事人接受,仍以调处的形式结案

6根据现代婚姻法,法官组织对离婚案件的调解,一方当事人拒绝调解,但是法官仍然展开调解,这就违背了调解的自愿性原则。
A:错B:对
答案:错

7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包括?
A:调判结合B:就地审判C:深入群众D:实地取证
答案:调判结合###就地审判###深入群众###实地取证

8现代大调解体系包括?
A:政府调解B:法院调解C:人民调解D:行政调解
答案:法院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

9最高人民法院分别在长春、西安、重庆、深圳、郑州、兰州设置了六个巡回法庭。
A:错B:对
答案:错

10马锡五审判方式值得现代传承的核心理念是?
A:灵活审判B:司法为民C:追求效率D:兼顾公平
答案:司法为民

第九章单元测试
1.下列选官制度中,能够起到淡化血缘作用的是?
A:任子B:察举C:世卿世禄D:科举
答案:察举###科举
2.下列制度中基于人为身份差异而形成的是?
A:复仇B:连坐C:八议D:官当
答案:八议###官当
3.下列能够体现出矜恤理念的是?
A:七十五岁以上老年人犯罪可以不适用死刑 B:侵害未成年人加重处罚 C:盲人犯罪可以减轻处罚 D: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免予处罚
答案:ABCD
4.下列慎刑制度中受到皇权干涉的有?
A:死刑复奏制度 B:虑囚制度 C:秋审制度 D:死刑复核制度
答案:ABCD
5.下列制度能够体现息争的是?
A:调处制度 B:会审制度 C:调解制度 D:五服制度
答案: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