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复旦大学网课章节测答案免费分享

1.1中国人口的來源

1、【单选题】关于中国人口的来源,机械增长是指()。
A、本地人口出生、死亡的结果
B、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死亡的结果
C、外地人口死亡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
D、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
我的答案:D

2、【多选题】根据记载,中国古代的人曾迁往()。
A、日本
B、东南亚
C、欧洲
D、美洲
我的答案:ABCD

3、【多选题】历史上,()曾迁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或今天中国范围。
A、回鹘
B、高丽
C、契丹
D、昭武九姓
我的答案:ABCD

4、【判断题】关于中国人口来源的基本观点,“外来说”一派认为今天的世界人口来源于南美洲。()
我的答案:X

5、【判断题】根据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乌孙、月支等南迁。()
我的答案:X

1.2人口与户口

1、【单选题】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是()。
A、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
B、户籍人口大于实际人口
C、实际人口和户籍人口相当
D、实际人口长期是户籍人口的两倍
我的答案:A

2、【多选题】在中国历史时期,调查户口主要是为了()。
A、兵役
B、徭役
C、征收赋税
D、划分土地
我的答案:ABC

3、【判断题】中国历史上真正符合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
我的答案:√

4、【判断题】中国古代,兵役制度对户籍登记的影响最大。()
我的答案:X

1.3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

1、【单选题】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
A、2千多万
B、4千多万
C、6千多万
D、8千多万
我的答案:C

2、【多选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总体而言是增长缓慢,也就是()。
A、高出生率
B、低死亡率
C、低增长率
D、高死亡率
我的答案:ACD

3、【多选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出现“两高一低”的原因是()。
A、初婚年龄早,有偶率低
B、赋役制度
C、核心家庭规模不大
D、战争和自然灾害
我的答案:ABCD

4、【判断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之一是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出现。()
我的答案:X

1.4“两高一低”的原因

1、【单选题】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秦国战胜赵国,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而告终。
A、邯郸之战
B、长平之战
C、伊阙之战
D、破赵之战
我的答案:B

2、【多选题】建安七子中,因瘟疫而亡的是()。
A、孔融
B、陈琳
C、徐干
D、刘祯
我的答案:BCD

1.5“大起大落”的真相

1、【单选题】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发生在()。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民国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统计的人口数量第一次突破1亿是在()。
A、公元初
B、盛唐
C、北宋后期
D、十七世纪初
我的答案:C

3、【多选题】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落”的时期是()。
A、东汉末年到三国
B、东晋到西晋期间
C、乾隆统治期间
D、唐末到五代
我的答案:ABD

4、【判断题】中国历史上出现人口增长的“大起”实际是假象。()
我的答案:√

1.6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

1、【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因素曾在历史时期导致中国人口增长的不平衡?()
A、地理环境差异
B、阶层差异
C、生产方式的不同
D、文化宗教差异
我的答案:ABCD

2、【判断题】中国历史时期,统治阶级、特权阶层的人口增长明显高于平均。()
我的答案:√

3、【判断题】中国历史上,阶层的不平衡造成社会供养比的失调,只有通过战争、战乱彻底打碎旧体系,赢得新朝廷,社会才能获得供养较合理的短暂时期。()
我的答案:√

1.7两次人口转变及原因

1、【单选题】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转变为()。
A、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B、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C、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D、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发生第二次人口转变,这次转变为()。
A、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B、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C、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D、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我的答案:B

3、【多选题】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转变的原因是()。
A、医疗与公共卫生的进步,降低了孕产妇、婴幼儿的死亡率
B、有效防止传染病
C、外来粮食作物的引入
D、社会救济的改善和提高
我的答案:ABD

4、【判断题】1953年中国人口普查,大陆人口超过了6.8亿。()
我的答案:X

5、【判断题】中国发生第二次人口转变的原因是社会经济、文化、社会保障和观念的进步,以及计划生育的实施。()
我的答案:√

1.8中国人口转变的特点

1、【单选题】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包括()。
A、对家庭造成负面影响
B、加速中国人口老龄化
C、致使民众生育意愿降低
D、导致人口负增长
我的答案:D

2、【多选题】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第二次人口转变更激烈的原因是()。
A、中国推广、实施计划生育时间晚
B、中国传统学者及民众无法接受人口控制的观念
C、一些政治的原因
D、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我的答案:ABCD

3、【判断题】在中国古代,“孝”的本质是保持家庭和社会的延续。()
我的答案:√

4、【判断题】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口已经突破了4亿。()
我的答案:√

1.9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

1、【判断题】人口空间分布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分别是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其中人口密度通常以人/平方米为计算单位。()
我的答案:X

2、【判断题】人口分布指人口在特定空间的位置,在地图上用不同值的点表示。()
我的答案:√

1.10影响人口密度和分布的因素

1、【单选题】汉朝时期,齐郡的首府临淄之所以人口相当多,是因为受人文因素中()的影响。
A、生产方式
B、政治
C、军事
D、民族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台湾人口的分布主要受()的影响。
A、生产方式
B、政治
C、军事
D、民族
我的答案:D

3、【多选题】在自然因素方面,可能会影响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的是()。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灾害
我的答案:ABCD

4、【判断题】在影响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上,自然因素比人文因素的影响更大更直接。()
我的答案:X

1.11人口分布的变化

1、【单选题】从()开始,南北人口差异出现逆转,南方人口开始多于北方。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瑷珲——腾冲人口分布线形成于()。
A、20世纪早期
B、20世纪中期
C、20世纪晚期
D、21世纪早期
我的答案:B

3、【多选题】西汉时期,人口分布相对较少的地区是()。
A、江西
B、湖南
C、江南
D、临淄
我的答案:ABC

4、【判断题】秦汉以后,中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
我的答案:√

5、【判断题】中国历史时期人口分布的界限是淮河、秦岭、太行山这条线。()
我的答案:X

6、【判断题】中国早期人口分布比较均衡,不存在国野之分。()
我的答案:X

2.1民族融合的产物——汉族

1、【单选题】中国历史上被汉族称为“獠”的少数民族现在称为()。
A、谣
B、壮
C、侗
D、彝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北魏从()开始实行全面的汉化运动,推行政治改革。
A、文成帝
B、献文帝
C、孝文帝
D、宣武帝
我的答案:C

3、【单选题】秦汉时期中原人对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所有民族的泛称是()。
A、东瓯
B、闽越
C、南蛮
D、百越
我的答案:D

4、【多选题】北魏拓拔弘在鲜卑族中所推行的汉化运动包括()。
A、改姓为元
B、皇族跟汉族通婚
C、改说汉话
D、公众场合改穿汉服
我的答案:ABCD

5、【判断题】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的融合的主要方式是汉人北迁后当地民族的转变。()
我的答案:X

6、【判断题】中国历史上,南方民族的融合的主要方式是其他民族内迁后与汉族融合,或被汉族吸收。()
我的答案:X

2.2少数民族的变迁

1、【单选题】历史上,()之后吐蕃族曾大举扩张,一度占领了新疆大部分地区,以及青海、甘肃等部分地区。()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太平天国运动
D、元末混战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公元840年,()政权被黠戛斯推翻后,向西迁徙,一支向西迁至新疆,与当地民族结合,形成了今天的维吾尔族。
A、回鹘
B、突厥
C、匈奴
D、鲜卑
我的答案:A

3、【单选题】()是迁入中国后形成的新民族。
A、维吾尔族
B、朝鲜族
C、藏族
D、回族
我的答案:D

2.3少数民族的贡献(上)

1、【单选题】历史时期,在中国东北片区居住生活的少数民族有()。
A、巴
B、鲜卑
C、突厥
D、匈奴
我的答案:B

2、【多选题】历史时期,在中国西南片区居住生活的少数民族有()。
A、羌
B、挹娄
C、契丹
D、俚
我的答案:AD

3、【多选题】历史时期,在中国北方片区居住生活的少数民族有()。
A、突厥
B、契丹
C、丁零
D、回鹘
我的答案:ABCD

4、【多选题】历史时期,在中国西北片区居住生活的少数民族有()。
A、巴
B、蜀
C、党项
D、维吾尔
我的答案:CD

5、【判断题】汉武帝任命的顾命大臣中,金日磾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
我的答案:√

6、【判断题】诗人元稹、元结都是蒙古族的后人。()
我的答案:X

2.4少数民族的贡献(下)

1、【单选题】下列乐器中,最早来源于少数民族的是()。
A、笙
B、唢呐
C、笛子
D、琵琶
我的答案:D

2、【判断题】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大,推行“胡服”,教练“骑射”。()
我的答案:√

3、【判断题】胡服的特点是宽衣博带长袖。()
我的答案:X

3.1移民的特点与类型

1、【单选题】移民的特点是()。
A、定居或以定居为目的的迁移人口
B、移民对定居地产生归属感
C、移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播定居地文化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中国历史上,大量的移民是生存型移民。()后,发展型移民则越来越多。
A、甲午战争
B、民国时期
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
我的答案:D

3、【多选题】秦始皇时期,下列那些人属于移民?()
A、商鞅
B、赵高
C、李斯
D、蒙恬
我的答案:ABCD

4、【判断题】移民分为生存型移民和发展型移民,其中生存型对历史所起的作用更大。()
我的答案:X

5、【判断题】生存型移民和发展型移民,存在相互转换的可能性。()
我的答案:√

3.2移民与中国的疆域

1、【单选题】1958年,沙俄通过()占领了清朝的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区域。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北京条约》
我的答案:C

2、【多选题】1907年,清廷撤销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改置()三省。
A、奉天
B、吉林
C、黑龙江
D、瑷珲
我的答案:ABC

3、【判断题】移民促进了中国疆域的形成和巩固。()
我的答案:√

4、【判断题】清朝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开放东北,允许、鼓励内地民众迁到东北。()
我的答案:X

3.3移民与中华民族

1、【单选题】历史上,关于汉族迁入其他地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朝的北迁
B、汉末南迁
C、永嘉之乱后北人南迁
D、安史之乱后北人南迁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中国历史上,在汉族迁入其他地区的事件中,江西填湖广发生在()。
A、靖康之乱后
B、南宋末年
C、元末明初
D、清朝初年
我的答案:C

3、【单选题】中国历史上,在汉族迁入其他地区的事件中,湖广填四川发生在()。
A、靖康之乱后
B、南宋末年
C、元末明初
D、清朝初年
我的答案:D

4、【单选题】关于汉族迁入其他地区,下列哪一项不是发生近代?()
A、闯关东
B、走西口
C、迁台湾
D、湖广填四川
我的答案:D

5、【单选题】下列少数民族中,是在当地形成发展而成,不是因迁入中国而形成的是()。
A、朝鲜族
B、布依族
C、京族
D、塔塔尔族
我的答案:B

6、【判断题】移民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
我的答案:√

7、【判断题】中国多民族共同体形成因素的外部条件是因为受到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
我的答案:√

3.4移民与地区开发

1、【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移民对地区开发的作用有()。
A、移民为农业社会的地区开发提供充分的劳动力
B、移民推动地区的重新开发
C、移民推动近代城市的发展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解放初期,上海人口已达到()多万。
A、400
B、500
C、600
D、700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上海至解放初期,移民及后代占总人口近()。
A、0.5
B、0.6
C、0.7
D、0.8
我的答案:D

4、【判断题】1843年,英国跟上海地方官达成协议开始建租界,这是上海开埠的标志。()
我的答案:√

3.5移民与文化(上)

1、【多选题】下列选项中,()是伴随移民传入中国。
A、玉米
B、花椒
C、红薯
D、大豆
我的答案:AC

2、【判断题】移民是文化最活跃的载体。()
我的答案:√

3.6移民与文化(下)

1、【单选题】春秋时期,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是()。
A、仲由
B、言子
C、颜回
D、曾参
我的答案:B

2、【判断题】移民推动物质、精神、制度、学术文化的传播。()
我的答案:√

3.7移民与中国的现代化(上)

1、【判断题】移民对巩固领土和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不大。()
我的答案:X

2、【判断题】城市化的过程实际就是移民的过程。()
我的答案:√

3、【判断题】印度正面临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和最大规模的移民潮。()
我的答案:X

4、【判断题】通过移民解决老少边穷地区的资源配置问题,这是一种有效措施。()
我的答案:√

3.8移民与中国的现代化(下)

1、【多选题】移民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表现是()。
A、移民可以巩固领土和保障国家安全
B、移民促进民族团结,防止民族分裂
C、移民推动城市化进程
D、移民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
我的答案:ABCD

4.1以农为本

1、【单选题】中国早期文明如满天星斗,后汇聚到(),再由它重新扩展到各地并延续至今。
A、长江中下游
B、淮河中下游
C、黄河中下游
D、珠江中下游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的是()。
A、都江堰
B、芍陂
C、漳河渠
D、邗沟
我的答案:D

3、【多选题】下列农作物种,属于外来新品种传入中国的是()。
A、土豆
B、洋葱
C、花生
D、小米
我的答案:ABC

4、【判断题】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我的答案:√

5、【判断题】黄土高原土壤疏松,非常适合中国早期的农业发展。()
我的答案:X

4.2牧业与游牧

1、【单选题】茶马互市体现出了农业、牧业的关系是()。
A、相互排斥
B、相互独立
C、相互依赖
D、相互融合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牧业民族主动迁移时,一般往()迁移。
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
我的答案:D

3、【判断题】中国传统牧业的发展过程依次是:早期牧业、农牧分离、牧业区形成。()
我的答案:√

4.3商人与商业的起源

1、【多选题】历史上商业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A、最低限度的富余物资,并进而形成商品
B、固定的交换场所并形成规模
C、出现商业活动交换媒介——货币
D、职业商人的出现
我的答案:ACD

2、【判断题】现代汉语中“商人”“商业”的来源与商朝人有关。()
我的答案:√

4.4古代商业不发达的原因

1、【单选题】中国在分封制时期,()的赋税制度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A、初税亩
B、贡赋制
C、编户赋税
D、租调徭役制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时期实施开中法,以此鼓励商人运输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制度。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我的答案:D

3、【多选题】关于中国商业不发达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奴隶社会视商业为“末业”
B、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缺乏商业环境
C、分封制限制了商业发展
D、极端的勤俭节约造成商业萎缩
我的答案:BCD

4、【判断题】在古代中国,商业长期被看做“末业”,因而商业总体并不发达。()
我的答案:√

5、【判断题】秦始皇时期实行盐铁官营的财政政策,盐矿、铁矿等资源都归政府所有。()
我的答案:X

4.5古代商人地位低的原因

1、【单选题】中国古代各阶层的排序由高到低是()。
A、工士农商
B、农士工商
C、士农工商
D、农工士商
我的答案:C

2、【判断题】秦汉时期,中国商人地位等同“罪谪”。()
我的答案:√

3、【判断题】“儒商”并非历史事实,恰巧反应出中国商人尴尬的地位,是中国商业畸形发展的现象。()
我的答案:√

4.6《史记•货殖列传》的杰出贡献

1、【单选题】司马迁在()中,充分肯定了商业的作用。
A、《史记• 商君列传》
B、《史记•穰侯列传》
C、《史记•货殖列传》
D、《史记•儒林列传》
我的答案:C

2、【多选题】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哪些职业地位表达了肯定?()
A、兽医
B、卖豆浆的人
C、磨刀的人
D、盗墓的人
我的答案:ABCD

4.7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单选题】中国古代商业的分布与发展受交通因素的限制,其中最重要的地方是()。
A、驿站所在地
B、水陆、水路相交的地方
C、城市间的中点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勾践手下名将范蠡后来经商,选择了山东“陶”这个地方。《史记》为什么也称“陶为天下之中”?()
A、陶的市场最大
B、陶为水运的中心
C、陶的往来人口最多
D、陶的富商最多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对中国古代商业的分布和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地理因素
B、交通因素
C、制度因素
D、产地因素
我的答案:C

4、【单选题】中国古代的票号是由()商人发明的。
A、山东
B、安徽
C、福建
D、山西
我的答案:D

5、【判断题】唐朝的政策允许人们在街道两边沿街开市,进行买卖。()
我的答案:X

6、【判断题】中国古代,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外的商业,其分布主要是依据人口、交通路线。()
我的答案:√

5.1文化要素及其分布

1、【单选题】韩国的退溪学最早来自中国的()。
A、阳明学
B、理学
C、朱子学
D、道学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日本的佛教最早传自于()。
A、藏传佛教
B、南传佛教
C、汉传佛教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C

3、【多选题】文化因素上,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有()。
A、朝鲜半岛
B、琉球
C、越南中北部
D、马来西亚
我的答案:ABC

5.2文化区及其盛衰

1、【单选题】相对其他吴语,杭州话更偏向官话,带有北方口音。这一现象被称为()。
A、文化沙丘
B、文化高地
C、文化岛
D、文化半岛
我的答案:C

2、【判断题】文化区的形成及划分往往以共同的人文或经济条件为基础。()
我的答案:X

3、【判断题】文化区域的盛衰只具有相对性,不存在绝对性。()
我的答案:X

4、【判断题】文化盛衰的程度,大致与文化区经济基础一致,但有促进或滞后效应。()
我的答案:√

5.3地域文化的概念

1、【单选题】地域文化的前提是()。
A、该区域文化明显比周围区域的文化更先进
B、该区域文化历史明显比周围区域的文化历史更悠久
C、该区域文化明显比周围区域的文化更具影响力
D、该区域的文化和周围区域文化有明显的差异
我的答案:D

2、【多选题】“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风”的特点是()。
A、多变
B、稳定
C、传统
D、更新
我的答案:AD

3、【多选题】“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俗”的特点是()。
A、多变
B、稳定
C、传统
D、更新
我的答案:BC

5.4地域文化的特点:方言(上)

1、【单选题】所谓“丰沛故人”是指中国哪位皇帝身边的政治集团?()
A、刘秀
B、李世民
C、刘邦
D、武则天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北宋时期的“南人北人”,其划分的主要差别是()。
A、经济
B、民族
C、方言
D、地形
我的答案:C

3、【单选题】明清时期,称呼一些重要的政治人物往往依据其籍贯。如()被称为“分宜相”。
A、严嵩
B、张居正
C、李鸿章
D、张之洞
我的答案:A

4、【单选题】国民党时期,政治集团里中统的人选主要来自()。
A、绍兴
B、湖州
C、奉化
D、江山
我的答案:B

5、【单选题】国民党时期,政治集团里军统的人选主要来自()。
A、绍兴
B、湖州
C、奉化
D、江山
我的答案:D

6、【单选题】国民党时期,政治集团里侍卫官的人选主要来自()。
A、绍兴
B、湖州
C、奉化
D、江山
我的答案:C

7、【判断题】刘邦封儿子刘肥为齐王时,划分封地的依据是“民能言齐者皆属齐”。()
我的答案:√

8、【判断题】北宋时期,中国政权形成了以关陇地区人群为主的政治集团。()
我的答案:X

5.5地域文化的特点:方言(下)

1、【单选题】越剧产生于()。
A、浙江
B、上海
C、江苏
D、江西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中国戏曲之甬剧是以()为基础。
A、绍兴话
B、上海话
C、宁波话
D、温州话
我的答案:C

3、【判断题】昆剧分为南昆和北昆,其中北昆以苏州话为基础。()
我的答案:X

4、【判断题】京剧的前身是徽州班。()
我的答案:√

5.6地域文化的特点:饮食(上)

1、【判断题】作为地域文化特点的饮食,是指民间的日常饮食,而非官方的、富人的、特殊场合的饮食。()
我的答案:√

2、【判断题】近代以前,中国的菜品少有辣味。()
我的答案:X

3、【判断题】中国最有特色的地方饮食的基础往往是因为贫穷。()
我的答案:√

5.7地域文化的特点:饮食(下)

1、【单选题】中国传统习惯上,乌龙茶主要在()一带受欢迎。
A、浙江
B、福建
C、安徽
D、北京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中国传统习惯上,花茶主要在()一带受欢迎。
A、浙江
B、福建
C、安徽
D、北京
我的答案:D

3、【判断题】饮食区会随移民的迁移而改变,移民能否保持原有饮食方式取决于经济条件。()
我的答案:√

5.8地域文化的特点:民居(上)

1、【单选题】作为中国地域文化特点之一的民居,其特点是()。
A、民居必须适合当地环境
B、民居必须为平民所承受
C、民居必须具有强烈的地方性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骑楼主要是()的传统民居形式。
A、湖南
B、四川
C、广东
D、浙江
我的答案:C

3、【多选题】作为地域文化特点的民居,不包括()。
A、官方建筑
B、公共建筑
C、祭祀性建筑
D、普通人的住所
我的答案:ABC

4、【判断题】开平碉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产生于华侨相关。()
我的答案:√

5.9地域文化的特点:民居(下)

1、【单选题】土楼作为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民居,主要居住着()。
A、土家族人
B、侗族人
C、客家人
D、壮族人
我的答案:C

2、【判断题】石库门集中了中西方民居建筑特点,现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区。()
我的答案:√

5.10地域文化的特点:婚丧节庆

1、【判断题】相比日常生活,传统的风俗习惯往往能够保存在婚丧节庆中。()
我的答案:√

5.11地域文化的特点:民间信仰

1、【单选题】在中国的传统民间信仰中,()能帮助抵御水灾。
A、刘猛将军
B、二郎神
C、许真君
D、金龙将军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在中国的传统民间信仰中,()能帮助抵御山洪。
A、刘猛将军
B、二郎神
C、许真君
D、金龙将军
我的答案:C

3、【多选题】在中国的传统民间信仰中,()能帮助消灭蝗灾。
A、刘猛将军
B、二郎神
C、许真君
D、金龙将军
我的答案:AD

4、【判断题】婚丧节庆往往与精神生活、民间信仰有关,一旦形成传统就能够长期保存。()
我的答案:√

5、【判断题】中国的宗教信仰比民间信仰更世俗化,更具体化。()
我的答案:X

5.12地域文化的价值

1、【单选题】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之处是以()的应用为主。
A、长江上游
B、长江中下游
C、黄河中下游
D、黄河上游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孔子说“礼失求诸野”,这里的“诸野”可以理解为()。
A、传统文化
B、民间信仰
C、方言文化
D、地域文化
我的答案:D

3、【判断题】地域文化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实际,特别是民间的、底层的实际。()
我的答案:√

5.13地域文化的前景

1、【多选题】地域文化的消极作用包括()。
A、地方主义
B、地域歧视
C、民粹主义
D、封闭倾向
我的答案:ABD

2、【判断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的改善、人口流动的加快、信息手段的进步,一部分地域文化将消失。()
我的答案:√

3、【判断题】现如今,中国各地间的地域文化差异性愈加明显。()
我的答案:X

6.1城市的出现与发展

1、【单选题】市的形成最早是出于()的需要。
A、商品制作
B、商品交换
C、农业发展
D、手工业发展
我的答案:B

2、【多选题】对于中国而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需有哪些条件?()
A、具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与聚集度
B、具备一定的生活与生产的功能
C、具有公共设施与祭祀设施
D、具有管理与行政机构
我的答案:ABCD

3、【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的防卫功能的是()。
A、墙
B、濠
C、池
D、山
我的答案:ABCD

4、【判断题】唐朝长安城内设东市、西市,但交易须定点、定时。()
我的答案:√

5、【判断题】宋代可沿街设市,不限时间进行商品交易。()
我的答案:√

6.2城市分布的变迁

1、【单选题】在近代,()是因为修铁路而兴起建立的城市。()
A、阜新
B、哈尔滨
C、沈阳
D、鞍山
我的答案:B

2、【判断题】州刺史是指皇帝派到一州的代表,从西汉开始有了固定的驻地。()
我的答案:X

3、【判断题】关于城市的分布,唐宋逐渐出现脱离政治军事的工商业、贸易中心。()
我的答案:√

6.3舟车所至

1、【单选题】“丝绸之路”一词最早由()地理学家命名。
A、中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我的答案:C

6.4邮传万里(上)

1、【单选题】车同轨是()开始实施的交通设施标准化的措施。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清朝晚期,民国年间,从内地去拉萨最便利、最安全的路线是()。
A、从成都直接过去
B、从云南直接过去
C、从青海直接过去
D、借道印度、新加坡过去
我的答案:D

3、【判断题】驰道和驿道都是中国古时道路的标准化建设。()
我的答案:√

6.5邮传万里(下)

1、【判断题】一向抵制新鲜事物的清朝政府,在电报传入中国后,曾大力推动架设电报线,推广电报。()
我的答案:√

7.1结语

1、【多选题】学习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我们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当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B、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C、将历史人文地理内容与具体内容、自己专业相结合
D、充分利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

我的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