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史(临沂大学)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1950年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 )。
A: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B:国家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基本实现工业化
答案: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国家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土地改革的完成
2.下列不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建立起来的工程项目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
C:鞍山钢铁公司
D:武汉长江大桥
答案: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
3.新中国成立后,为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防止党员领导干部腐化堕落,中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此进行了( )。
A:镇反运动
B:“三反”运动
C: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D:“五反”运动
答案:“三反”运动
4.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与中国订立平等的外交条约的国家是( )。
A:苏联
B:越南
C:朝鲜
D:英国
答案:苏联
5.1954年,新中国首次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釜山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板门店会议
答案:日内瓦会议
6.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政府在同印度就印度与中国西藏地方关系问题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错
B:对
答案:对
7.1955年,中国参加了战后召开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史称“万隆会议”。( )
A:对
B:错
答案:对
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的时间是( )。
A:1954年
B:1955年
C:1956年
D:1953年
答案:1954年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定的建立,表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得以确立。( )
A:对
B:错
答案:对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途径是国家资本主义。( )
A:对
B:错
答案:对
第二章单元测试
1.1959年7月至8月中共中央召开的(
),是“大跃进”期间一次十分重要而且影响极大的会议。整个会议以彭德怀给毛泽东的信为转折点,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继续纠“左”,第二阶段转向“反右倾”。
A:第一次郑州会议
B:第二次郑州会议
C:庐山会议
D:武昌会议
答案:庐山会议
2.开展三线建设,进行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是以对当时国际形势和国内产业布局的基本特点的分析为依据的。( )
A:错
B:对
答案:对
3.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联合打压中国的国际背景下,20世纪70年代前期,毛泽东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发展,提出并形成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
A:强调在世界反霸斗争中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作用
B:强调中国属于第三世界,要联合世界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为打败超级大国的侵略、控制和压迫,争取世界和平而斗争。
C:联合第二世界国家和利用两个超级大国间矛盾的重要意义
D:“三个世界”
战略思想的提出,对正确指导中国的外交工作,确保对外政策的稳定,坚决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大力开展同第二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等起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强调在世界反霸斗争中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作用
###强调中国属于第三世界,要联合世界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为打败超级大国的侵略、控制和压迫,争取世界和平而斗争。
###联合第二世界国家和利用两个超级大国间矛盾的重要意义
###“三个世界”
战略思想的提出,对正确指导中国的外交工作,确保对外政策的稳定,坚决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大力开展同第二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等起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4.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在于( )
A:“两弹一星”深刻影响国际战略格局演变,塑造了中国崭新的大国形象。
B:“两弹一星”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向科技创新型国家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两弹一星”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牌,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
D:“两弹一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制度优越性,也为我们富国强军留下了宝贵经验。
答案:“两弹一星”深刻影响国际战略格局演变,塑造了中国崭新的大国形象。
###“两弹一星”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向科技创新型国家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弹一星”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牌,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
###“两弹一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制度优越性,也为我们富国强军留下了宝贵经验。
5.从1956年到1976年的二十年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由于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现成经验,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挫折。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些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
A:错
B:对
答案:对
第三章单元测试
1.我国改革从( )率先突破,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全面铺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A:计划少一点,市场多一点
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D:包干到户
答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 )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答案:实事求是
3.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 )的基本路线。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社会主义全面发展
C:“四项基本原则”
D:“三步走”
答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20世纪70年代,整个世界发生着大变动大调整,时代主题是( )
A:革命与战争
B:合作与共赢
C:和平与发展
D:开放与融通
答案:和平与发展
5.“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句话要表达的是( )
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答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四章单元测试
1.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国坚定贯彻( )新发展理念。
A:共享
B:绿色
C:开放
D:协调 E:创新
答案:共享
###绿色
###开放
###协调
###创新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 )
A:全面发展经济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全面深化改革 E:全面服务群众 F:全面依法治国.
答案: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其中,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 )
A:对
B:错
答案:对
4.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 )
A:对
B:错
答案:对
5.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全面深化改革
C:建设美丽中国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和根基。( )
A:对
B:错
答案:对
7.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质,是熔铸在中国共产党人血脉里的政治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
A:错
B:对
答案:对
8.中共十九大将( )确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C:全面依法治国
D: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9.( )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和根基。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依法治国
C:党的政治建设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党的政治建设
10.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
A:错
B:对
答案:对
11.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贯穿始终的主线是( )
A:实现脱贫攻坚历史任务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全面从严治党
答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
A: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B: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C: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答案: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13.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从此,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继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幕徐徐拉开。(
)
A:错
B:对
答案:对
14.十八大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A:对
B:错
答案:对
15.党的十八大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
A:错
B:对
答案:对
16.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
A:对
B:错
答案:对
17.(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A:2022年2月25日
B:2021年7月25日
C:2021年2月25日
D:2020年2月25日
答案:2021年2月25日
18.中国的全面小康,体现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小康;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维度、全方位的小康。(
)
A:对
B:错
答案:对
19.中国的全面小康,是( )小康。
A:社会文明
B:精神文明
C:物质文明
D:政治文明 E: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答案:社会文明
###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探索,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给世界上那些寄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A:对
B:错
答案:对
21.2012年12月,在会见广州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时,习近平首次提出(
),指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要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中国梦”
C:“强军梦”
D:“强国梦”
答案:“强军梦”
22.2013年3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近平明确指出,建设一支( )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A:思想过硬
B:听党指挥
C:作风优良
D:能打胜仗
答案:听党指挥
###作风优良
###能打胜仗
23.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新世纪第一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这次会议对新时代政治建军作出了全面部署,开启了政治建军的时代新篇,被称为“新古田会议”。(
)
A:对
B:错
答案:对
24.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
A:错
B:对
答案:对
25.强军目标中,( )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
A:思想过硬
B:听党指挥
C:作风优良
D:能打胜仗
答案:听党指挥
26.(
)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郑重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一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A:党的十八大
B:党的十九大
C: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
D:党的二十大
答案:党的十九大
27.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答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8.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
A:错
B:对
答案:对
2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
A:错
B:对
答案:对
3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可以概括为( )。
A:“十个坚持”
B:“十三个方面成就”
C:“十四个坚持”
D:“十个明确”
答案:“十三个方面成就”
###“十四个坚持”
###“十个明确”
31.党的二十大强调,( )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马克思主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
3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能,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能。( )
A:对
B:错
答案:错
3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A:对
B:错
答案:对
34.党的二十大指出,只有( )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A: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B: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C: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5.党的二十大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
A:对
B:错
答案:对
36.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 )
A: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B: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C: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D: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E: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答案: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37.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我国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不断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
A:错
B:对
答案:对
38.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动建立以( )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A:对话协商
B:互通有无
C:互惠互利
D:合作共赢
答案:合作共赢
39.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总路径和总布局:其内容为( )
A: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B: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C: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D: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E: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答案: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40.中共十九大报告写入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更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与各国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愿景。
A: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伙伴关系
B: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D:构建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答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1.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首次正式使用( )的提法,并对丝绸之路精神和“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坚持的原则作出系统阐释。
A:“一带一路”
B:“人类命运共同体”
C: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D:丝绸之路经济带
答案:“一带一路”